说起易中天,被我们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在百家讲坛上有独特的嗓音讲《品三国》,他以独特的见解和思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不同于过去观念上的人物,摆脱了人们传统平庸的认识,他新颖的见解,在学术界乃至当今不同年龄群体中,都引起了强烈反响。而他曾提议删除课本上关于“卧薪尝胆”的课文,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勾践人品不行。
人们对勾践的印象,几乎全部来自于课本上“卧薪尝胆”的故事中透漏出的忍辱负重。然而其实历史上的勾践人格的鄙俗,不是学历史的人还真不太了解。
据《国语》记载,这人在位时,为君不勤,奢靡享乐,是个地地道道的无为之主。但这厮却有项长处,那就是长袖善舞,在内忧外患之时,能够忽悠其臣民为其卖命,貌似极为的谦虚和诚恳。以至于在关键时刻,有数百壮士的自刎之战,有文种、范蠡的义无反顾,还有传说中的西施姑娘献身迷敌。
在战败事吴后,他又演绎出那做戏的看家本领,低声下气,放弃尊严,献媚吴王夫差,做出了许多有辱于人格的行为,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乞行放归,以图东山再起。他在吴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不耻,尽管不少人将其当作一种策略和手段,用什么“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的好词来赞颂。如果以批判性思维来看待这些行动,也可以说是不知廉耻。
这里我一直是有个疑惑,既然吴已灭越,何不把那勾践直接杀了,把那越地改为吴国而牧之,反正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在认真地读了春秋这段历史后,发现一个大家共同遵循的法则,也就是春秋时代的生存法则。
在当时,国是诸侯国,共尊周为共主,不管你大、小诸侯都是周天子所封,不论大霸还是小弱的领土要改变,只有周天子发话才行,任何人不能随便地吞并或蚕食,换句话说,大霸对于小弱来说,你必须听我的,不听我就揍你,把你打服,形式上不会真的灭你国,如果妄图吞并,那便会引起全体诸侯国共讨。所以,春秋时代霸主,如晋文齐恒等,可以称霸,但不能灭国,霸主的标志是有多少国家臣服于你,而不是你的疆域有多大,这也是春秋时代诸侯国多的根本原因。
吴王夫差显然是个君子,他遵循的就是这一原则,然而,他遇到的却是一位地道的小人,完全的不按常理出牌的卑鄙小人。这勾践从吴国回来后,倒是兢兢业业地做了些恢复元气的事,待到国力强盛后,便挑战这时代法则,直接就把吴国灭了,至此,大家便不再混打一片地去图那霸主的虚名了,直接就是去灭国抢地,扩大版图去了,历史也就随之进入了战国时代。
这勾践以其不懈努力,灭了吴国后,那小人嘴脸便愈加的暴露张狂,诛杀文种,逼走范蠡,狡兔死,走狗烹;禽鸟尽,良弓藏!
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成王败寇史。成功者的阴谋被书写成了智慧,胜利者的无耻被粉饰成了计谋,强者的残忍被涂抹成了英勇”。勾践是胜利者,他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人性。当我们了解了勾践这厮的所作所为后,还能对他产生羡慕之情吗?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卧薪尝胆”的故事,确实不应该再提,教材中也应该将此故事删除,避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你觉得是不是呢?
参考资料:《国语》、《史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投稿发布,本网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即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