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技> 正文内容

感同身受是什么意思(感同身受什么意思呀)

2年前(2022-06-29)科技196
观澜富士康正式工招聘电话
《感同身受是什么意思(感同身受是什么意思)(五篇参考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同身受是什么意思(感同身受是什么意思)(五篇参考材料)(124页珍...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自从入夏以来,我们小区就有这样一个习惯,几乎每个家长在吃完晚饭后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小区楼下逛逛,去到小区公园聊天、玩耍,前几日,与几个妈妈一起聊到孩子的近况,

一个妈妈开始说了几句最近很的事情:"我家孩子啊,越长大越操心得多,脾气越来越不好了,说什么都听不下。"

另一个妈妈听到这么一说,连忙附和着:"我家的孩子也是这样子,也不知道去哪里学的,一不开心就又哭又闹的,该打的打了,该骂的也骂了,还是不听话,真是操碎心啊。"

其他父母也感同身受,纷纷加入这场抱怨当中来。

确实如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去用心的引导,当孩子与我们产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应该去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同身受是最好的教育,我们应当做到与孩子"共情"。

感同身受是最好的教育,但想做到与孩子“共情”,要避免3个误区

所谓"共情"是什么意思呢?

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被认为是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指的是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对对方,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做出恰当的反应。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同身受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家长如果能做到感同身受,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其成长的一个好榜样。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做呢,怎样才能达到"共情"?

举个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孩子刚上幼儿园那会,放学后回家告诉妈妈说自己很想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想要跟他们做朋友,可是他们并不喜欢自己。

一般不会"共情"的妈妈可能会说:

"哪个小朋友啊,怎么这样子,那算了,我们也不跟他们玩,谁稀罕他们啊,哼!"

在这样教育下的孩子,很容易陷入自我的状态下,孩子会变得傲慢与不近人情,当然也更加难以融入人群当中去。

相反,能达到共情的妈妈会这样说:

"是吗?小朋友不愿意跟你做朋友啊,为什么呢,那你一定很难过吧?妈妈小时候也遇到这样的小朋友,那时候妈妈也是很难过呢。"

当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感同身受孩子的难处与苦处,这就会让孩子有一种被理解的宽慰,原来妈妈小时候也遇到到自己这样的困惑呢,原来原因并不在自己身上。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重视起理智客观教育孩子,因此在对于"共情"的理解上很多家长都知道,同样也会朝着这方面去规范自己,可是,在想要与孩子达到"共情"这条道路上,大多数家长会犯错误。

感同身受是最好的教育,但想做到与孩子“共情”,要避免3个误区

想做到与孩子"共情",要避免3个误区

1.习惯性地忽略孩子的感受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刚上幼儿园的明明,舅舅为了鼓励明明送了她一个漂亮的玩具小背包,明明非常喜欢,睡觉的时候都要放在自己枕头边上。

可是有一天明明不小心把小背包掉到了外面的池塘里,明明"哇哇"大哭起来。妈妈赶紧过来安慰:"明明不哭了哦,有什么好哭的呢,不就是一个玩具背包吗,咱们家有那么多其他的小玩具呢。"

明明边哭边说:"我不要我不要,我就要这个!"妈妈说:"好吧,我再给你买一个可以吗,反正也不贵。"可是无论怎么说,明明就吵要这个,也一直在哭闹不听话,直到妈妈生气发火,明明才被迫止住哭泣。

感同身受是最好的教育,但想做到与孩子“共情”,要避免3个误区

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一开始显然明白明明是因为玩具丢了而难过的,才哭了起来,可是接下来妈妈安慰的重点并没有放在明明的情绪上,而是放在玩具上了,妈妈认为玩具家里有很多,坏了一个还有其他的,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认为孩子没有必要为了这个玩具而伤心。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每一个心爱的玩具都是唯一的。起初她是因为心爱的玩具摔坏而难过,可是妈妈这样的话一说出口,孩子的难过情绪就发生了变化,从玩具转移到了妈妈的不理解上,孩子认为妈妈否定了自己的伤心情绪,不理解自己,妈妈的关注点并不在自己身上,而在于娃娃身上。

所以明明的情绪其实并不是一上来就不听话吵闹的,它是这样经过一点点恶化的:从玩具到妈妈的不理解再到妈妈不接纳自己的情绪,最后就是妈妈对自己的态度。

感同身受是最好的教育,但想做到与孩子“共情”,要避免3个误区

正确做法:

懂得共情的妈妈此时会抱抱孩子,先表示对孩子情绪的理解:"明明因为玩具坏了,很伤心是吗?来,妈妈抱抱。"

然后再表示共情:"妈妈小时候也像你一样,有个特别心爱的玩具才玩了一天就坏了,也是哭得稀里哗啦的。"

这时孩子就能明白: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很多情绪并非偶然,孩子的情绪也会随着妈妈的话语转移,同时会关心妈妈小时候是如何处理这个事情的,此时的妈妈再来适时地引导孩子,使孩子用正向的态度面对发生的事情。

2.过分地去同情孩子

孩子有权利知道这个世上有很多事是不得不接受的,也有权利独自去面对和接受失败。如果妈妈不能正向引导孩子去面对挫折,那么就容易给孩子造成一些错误认知。

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孩子从小就在我们的保护下成长,但很多时候,我们也要教孩子去认清这个世界,除了一些人为的,还有许多客观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要学着去接受它们,而不是在孩子做错的时候,还过分的同情孩子,这样子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得不到成长。

就比如我们无法改变今天的狂风暴雨天气,当孩子哭着说不喜欢雨天的时候,我们应该试着让孩子改变自己的心态,而不是过分地去同情孩子,告诉孩子有些事情是我们改变不了的,但是我们呢,仍然要去积极的面对。

感同身受是最好的教育,但想做到与孩子“共情”,要避免3个误区

3.给孩子不可取的建议

为什么每当孩子受到委屈或者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第一反应都会是"我要找妈妈"呢,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已经形成一个思维,妈妈会给我答案,妈妈会帮我解决问题的,因此,父母的建议显得非常的重要,我们不能随便给孩子一些不可取的建议,因为孩子会听下去,并且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孩子的三观。

懂得共情的妈妈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不会建议孩子放弃,而是会对孩子说:"你的好朋友说不跟你玩了,你一定特别伤心吧?你能跟我说一下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她为什么会对你说出这样的话吗?"

总而言之,共情是要感受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疏导情绪,通过试探性和引导性的询问,启发孩子一起思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敞开思路,才能更加坦然地面对现实,并且愿意去为扭转失败而努力!

感同身受是最好的教育,但想做到与孩子“共情”,要避免3个误区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四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成都富士康直招中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投稿发布,本网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即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25z.cn/keji/4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