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之前找过打工网的工友问了我们小编的一个问题,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出门打工的朋友经常会疑惑的问题:税前工资计算器相关问题,推算税前工资计算器相关问题,带着这一个问题,让专业的深圳电子厂小编告诉您原因。
本文目录一览:
搜索长沙市税后工资计算器,输入相关信息进行计算即可。税后工资=工资总额-五险一金-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工资总额-基本费用-五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如果工资低,连起征点都达不到,自然不需要缴纳个税;如果工资高,缴纳个税是光荣的义务。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五险一金,是个人承担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假设你税前工资是6000,需要扣除的公积金是300,社保费用是400,那么,你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75(个人所得税
=(工资
-
三险一金
-
个税起征点)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你这就是=(6000-300-400)-3500)*10%-105=75),那么最后税后打到你工资卡的就是6000-300-400-75=5225.
其实意思就是,三险一金是可以税前扣除的(五险中的工伤、生育保险个人无需缴纳),而个税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直接参考下表套用即可。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
3%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
45%
13505
2.就是用这个公式税后工资=税前工资-公积金-社保-个人所得税
=税前工资-公积金-社保-((工资
-
三险一金
-
个税起征点)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你将各个数据带入,就可以算出想要的结果了。
税后工资计算器通过输入月税前工资收入额,以及各地区的保险类型、计算缴纳的五险一金和税后工资。操作步骤:
第一步:首先选择所在地区并填入月税前工资收入;
第二步:填入计算工资的其他必填项,点击"计算"得出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条 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经税务机关提请,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六十二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有个叫“2019个税计算器最新测算版”的挺实用,每步都实时测算出要缴多少税,可以设置五险一金、就连最新的专项附加扣除项也能设置。最重要是能列出未来12个月预扣预缴表格和来年大病医疗的退税额,有点小小逆天的味道,有木有?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021工资个税预扣预缴计算公式:
当月个税 = (累计收入 - 累计五险一金 -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 累计减除费用)x 预扣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累计已缴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累积税前工资收入 - 累计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 -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 累计减除费用
累计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当月应纳税额 = 累计应纳税额-累计已缴纳税额
累计减除费用 = 员工当年在职月数 x 5000
税前工资计算器是很多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理解和现实的冲突方面,推算税前工资计算器也同样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关注我们,为您服务,是我们的荣幸!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投稿发布,本网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即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