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以其永久储存、不可篡改和节点式分布储存的特点似乎可以成为目前解决版权问题的最好方法,然而由于法律和区块链市场缺乏规范等原因,目前区块链技术还无法根本解决版权保护问题。
中国的版权保护是自宋代开始。但是直到今天,版权侵权、侵权申述、版权国际化等仍然是大众关心一个切身问题,区块链作为备受关注的技术能否解决版权保护的问题呢?全文就此进行探讨。
据《2017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
2006年至2016年的10年间,我国网络核心版权产业行业规模从163.8亿元增长到5086.9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产业规模增长超过了30倍。各大厂商形成了以核心版权为中心的商业模式,版权保护也成为了各自壁垒的重要构成因素。
版权保护,又称著作权,最终目的不是“如何防止使用”,而是“如何控制使用”,版权法的实质是一种控制作品使用的机制。
自我国步入互联网时代,版权涉及的范围(从文字向图片甚至是视频)逐步的规范化,形成了一套规范机制:
查询作品登记条件→提交订单及相关作品资料→上报版权中心→版权审查阶段→制证发证
一般作品普通登记版权整体流程大约时间为20-25个工作日。一般而言,一个月的时间是版权登记的正常基准。但这个时间与网络传播的速度的差距是极其巨大,甚至在这个时间内,互联网的圈子中可以产生多个网络艺术作品的兴衰。(互联网艺术作品相较于传统艺术作品更具有的特点包括:强时效性、强传播性、更快的被人群遗忘)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第3条将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作品分为九类:
总结归纳一下,版权的种类可以分为两种:数字化的作品(包括图片、软件、影视作品等)和实物类的作品(包括美术作品等),实物类作品属性与互联网传播关联不大,以区块链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并不适用于实物类版权,故不做考虑。
近年来,在区块链技术落地尚未实现之时,为什么区块链成为了解决版权问题追受追捧的技术,我们可以结合版权种类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互联网中数字化作品的特点有:
区块链的技术原理及特点:
原理: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将区块链拆分来看,区块链=“区块”+“链”;换句话说,区块链是由一个个记录着数据的“区块”组成,“区块”和“区块”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了一个线性的链表,前面的区块被后面的区块记录下来,这条链只能添加不能够删除。
特点:
这样一来,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和版权传播的缺陷似乎有了很好地对应,按理说区块链会成为一千年来解决版权问题最好的方式,但现实问题是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背书的方式与现行的机构登记背书的方式并不兼容。
也就是说,版权登记机构目前并没有将区块链作为版权登记的中心技术,通过将版权的时间和内容上链的方式仅仅只能够作为一种版权归属的证据,与高昂的算力攻击成本相比,没有中心区块链版权的产品,在版权保护上仍然是比较薄弱的。
在体验了市场上几款版权联盟链做的不错的产品之后,我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看一看版权问题是否能够被彻底地解决。
核心原理:
通过市场上的区块链产品我们很容易地看出,以区块链来保护版权目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根据有限的分析过程,对于区块链,通过一味的仰视和拔高区块链并不能够解决版权问题。回归本源,通过梳理版权市场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做一个对比,加上市场和政策等外部条件的影响,我们可以较为准确的把握。
区块链版权的投资可以适当的进行(绝非All in):
区块链技术特性是足够的吻合版权的痛点,但是面对机构背书和技术背书的冲突直接地影响了区块链版权的发展,但是这个冲突势必会得到缓和,版权问题符合多方的诉求。
例如:已有区块链公司的业绩增长、政府的减负、原创者权益的保护;同时区块链版权仍然在“摸着鼻子过河”的探索阶段。
从互联网行业的一般规律来看,抢占先机是资本的一个必要选择,所以综合来看,区块链版权将会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对象。
技术和法律的融合应该加快进程:
互联网技术的激进发展和政策法规的全面缓和的制定已经有所冲突,两者的速度一定是不匹配的,由两者的特性决定。作为行业的先驱者应当通过建立更大的联盟链以及媒体的驻入来扩大影响力,进而展示出区块链版权的可行性和规范性,吸引版权机构从而进行撮合协商版权保护的新时代。
本文由 @子木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投稿发布,本网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即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