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场> 正文内容

红军长征时以少胜多,战争史上有什么bug级的存在(红军为什么可以以少胜多)

4年前(2021-04-19)职场165
观澜富士康普工网络招聘

今天给各位分享红军长征时以少胜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战争史上有什么bug级的存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如果有不同的见解与看法,请积极在评论区留言,现在开始进入正题!

红军长征时以少胜多,战争史上有什么bug级的存在?

我来说一个,1962年的中印边境上,我军战士曾搞出了一次超级令人窒息的,BUG级操作。

庞国兴大家知道吗?他曾率领包括他在内的四人战斗小组,击溃了印军一个炮兵营!

而在战后的相关战斗报告上,是这样记录的:

“我部战士四名遭遇印军数百,该股敌人不但不缴械投降,反而抵抗到底。四勇士当即给予了英勇还击,并击溃该股印军。”

前方高能!1962年11月18日,中印边境东线战场上,我军55师163团9连副班长庞国兴,在参与进攻西山口的战斗中,不小心在大雾中与大部队走失。而在寻找部队的过程中,庞国兴遇到了冉福林、王世军和周文轩三人。四人组成了一个临时战斗小组,职务最高的庞国兴成为了这支战斗小组的组长。

组队成功后,庞国兴战斗小组开启了刷副本模式。

因为与大部队走失,他们无法确定进攻目标与路线,于是只能随着远方的枪炮声前进。

然而没多久,他们便遇到了第一波敌人。在那里,庞国兴他们发现了敌人的一个炮兵阵地,正在对我军进行炮击。庞国兴他们在商量之后,决定端掉这个炮兵阵地。

这个阵地上,有着十几名印军守卫,原本以为这将是一场恶仗。然而,结果却让庞国兴他们都大呼意外。

按照预定的战斗计划,庞国兴四人将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从正面和侧翼发动突击。结果正面战斗打响后,这侧翼还没包上来,印军就溃逃了。

结果这场恶战仅仅持续了十多分钟,庞国兴他们也仅仅击毙了一名印军炮手。不过,印军虽然跑了,但留下了三门榴弹炮。于是,副本一完成,获得榴弹炮三门。

这仗显然没打过瘾,庞国兴在简单处理了战利品之后,随即继续前进。而巧的是,没多久又遇到了一个印军的炮兵阵地。这次他们索性连战术的都懒得布置了,四个人端着枪就冲过去了。

结果,印军又是一触即溃,扔下了四门榴弹炮。庞国兴他们也没办法,比较自己是两只脚,印军可是有卡车的啊。值得一提的是,再逃跑路上,印军一辆卡车不小心坠落山崖,摔坏榴弹炮一门,伤亡人数不详。(这个没有被计入战绩)

再往后,庞国兴他们逐渐深入敌人腹地,开始遇到了印军的大部队。于是战斗小组发挥优良传统,转入森林中打游击。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周文轩不小心与大家失去联系。如此一来,四人战斗小组,变成了三人小组。(后来周文轩再其他地方也成功与大部队会合)

然而庞国兴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向着西山口前进,因为那里是大部队的主攻目标。在路上,他们与印军巡逻队遭遇,对方只有四个人,庞国兴果断出击,一手56半在他手中打出了加特林的效果,一梭子下去,四名印军全部搞定。

解决敌人之后,三人继续前进,在西山口附近,他们又遇到了一个印军炮兵阵地。这下可不能让他们再跑了,三人小组果断出击,直接击毙两名印军准尉。紧接着与大部队会合。

刷副本模式,正式结束!

据统计,此次庞国兴战斗小组,孤军深入,共端掉了印军三个炮兵阵地,击毙了7名印军官兵。此外还缴获了两部电台、七门火炮、两辆汽车;至于什么炮弹、枪械望远镜这些都略过了。

战后,庞国兴战斗小组得到嘉奖。庞国兴荣立一等功、其余三人也都荣立二等功。最值得一提的是,庞国兴还得到了一个专属的战斗英雄称号。叫做:“机动灵活孤胆作战战斗英雄”。

因此有人戏称:不怪印军不努力,奈何我军有高达

注意,以上故事不是神剧,不是杜撰,而是真实发生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的战场之上。

说起中印之战,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因为相对而言,无论是规模还是持续时间,其都无法与朝鲜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相比。

其更多的只能算是,一个小规模的局部。

当然,规模虽然不大,但影响确实极其深远的,阿三哥至今都还耿耿于怀啊!可以说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此战,我方在战争准备方面,完全是处于劣势。那个时候我们部队装备比较落后,且边境地区的基础建设也很差,无论是物资还是兵力调动,大部分都是靠人力或者动物。在崎岖的喜马拉雅山脉,可谓是困难重重。而印度方面,其得到了美苏的军备支持,有着机械化的运输条件,而且南坡地势平缓,无论是道路条件还是气候环境都要占据优势。最为关键的是,在参战兵力上,咱们也同样处于劣势。我方参战兵力是1.8万;印方是2.2万。

可是占尽优势的印度,其战争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据战后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军牺牲人数是722人,负伤人数是697人;而印度方面,阵亡人数是4885人,负伤人数是1047人。双方的阵亡比例是1:6.8。

当然,这还不算最厉害的。

最让人吃惊的是战俘比:整场战役下来我军无一人被俘,而印军的被俘人数达到了3968人,其中包括了印军第七旅准将旅长季·普·达尔维。

当然,这个数字后面发生了微小的变动,我军有名战士在后续的撤退回国过程中不小心迷路了,因而被俘。所以最后的战俘比是1:3968。这在世界军事史上,估计也是独一份儿吧!

也正是因为如此悬殊的战损,这场战争也被西方专家们誉为“热刀子切黄油的战争”。意思就是咱们打印军,就好比热刀子切黄油一样,毫无阻力。

你见过历史上最低调的将军?

没见过,听过。他只是开国中将,徐向前叫他战友,叫他班长,叫他首长

这就是开国中将詹才芳。

詹才芳是湖北黄安人,家里很穷,后来跑到武昌去打工,在一家饭馆当杂工。恰好碰上的早期领导人董必武在办武汉中学。詹才芳跟董必武还有一点远亲的关系。所以詹才芳就进入了这所中学。当然这所中学是培养革命人才的。

红军长征时以少胜多,战争史上有什么bug级的存在

詹才芳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推荐锋。当时詹才芳负责湖南的工作。问湖南有什么人可以出来工作,詹才芳推荐了锋。后来,叫锋到北京开会,却找不到人。

最终还是让詹才芳亲自出马,到长沙找到锋,又亲自送到北京。可以说,詹才芳的一生,身边都是最优秀的一群人。这样的人生,就算只评了中将,也是了无遗憾了。

有一回,詹才芳的哥哥詹才华被土豪还乡团打死,詹才芳就带着两个学生连回乡报仇。

毕业后,詹才芳回老家搞,在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当时,他是一个班长,后来升为排长。

黄麻起义就是红四方面军的发源。

当时黄麻起义的部队受到了国民党的攻击,情况很不好,有一路最后只有二十七人坚持游击战,这里面有很多有名的人,比如。

那会还是一名战士,所以见到詹才芳,都是称老班长。还有王树声大将,也是这其中的一员,职务与詹才芳相当。另外,还有陈再道、秦基伟这两位上将,他们都称詹才芳为老首长。

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位上将:陈锡联。

陈锡联来参加红军时,只有十三岁,年龄不够,是死缠烂打,缠上了当大队长的詹才芳,才当的红军。所以陈锡联虽然是上将,级别比詹才芳高,但见了詹才芳,总是毕恭毕敬称老首长。

后来,黄麻起义的部队经过数次改编,最终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31师, 中央又派来了许继慎跟徐向前到这里来领导军事。这支部队才越来越大,最终成立了第四方面军。所以徐向前总是称詹才芳为老战友。

第四方面军里除了徐向前外,名气最大的就是上将了。也是詹才芳的老部下。早期,就在詹才芳的连队下面当一个班长。

这样说起来,詹才芳将军的资历很老,为什么只评开国中将呢?感觉应该评开国大将啊。

确实,以红军的资历来说,他是大将的资历。比如1932年,红四方面军打了著名的苏家埠战役,他是红三十团的政委,团长就是后来评大将的王树声。

当时,王树声正好生病,就由詹才芳指挥战斗。这一场大仗打得很精彩,以前介绍徐向前时就详细介绍过了。

詹才芳负责的是包围苏家埠。这是一场持久战,打的是耐心。

詹才芳发动战士挖壕沟,把篾条、稻草扎起来,然后用水浸透堆成堆,可以当防弹墙使用。还利用对方久围之下,粮食不足的缺点,在阵地前煮大锅饭,做红烧肉,吸引士兵投降。

可以说,詹才芳虽然是政委,但军事指挥能力同样突出,是难得的儒将。

接下来,就是长征 ,我们也说过,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损失是最少的,而且是越打人越多。跟红一方面军汇合时,红一方面军只有一万不到,红四方面军却有八万人。

那会,詹才芳已经升为了红9军的军政委,红9军的副军长就是。跟詹才芳的私交也最好,两人到北京开会,那一定是要住到一块的。的脾气暴又爱喝酒,也只有詹才芳敢说他两句。

接下来就发生了张国焘事件.

延安时期。詹才芳进入红军大学学习。

抗战时,他到晋察冀军区当军分区的司令员,成为了的部下。职务相当于军长吧。

再到解放战争,他进入东北,率领9纵。9纵后来改编为46军。他就是军长。

所以说,红军时期,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他都是军长,这也是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

按解放战争的军长职务评,也就只能评个中将了。

当时评军衔,、陈锡联、洪学智等看到自己的老上司詹才芳只评了中将,而自己却是上将,都感到不好意思,而评衔后,都主动给詹才芳敬礼。

这形成了奇特的一幕,上将给中将敬礼。

而在新,詹才芳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推荐锋。当时詹才芳负责湖南的工作。问湖南有什么人可以出来工作,詹才芳推荐了锋。

后来,叫锋到北京开会,却找不到人。最终还是让詹才芳亲自出马,到长沙找到锋,又亲自送到北京。

可以说,詹才芳的一生,身边都是最优秀的一群人。这样的人生,就算只评了中将,也是了无遗憾了。

詹才芳将在1992年去世,享年85岁。

他没有“”大将军的勇猛,没有“粟裕”将军的运筹帷幄;但是他在我眼里,却是当之无愧最低调的一位“将军”,深藏功与名64年之久的“张富清”。

95岁的老兵张富清,在功名身后的64年隐藏,在祖国七十周年庆典之际,获得了“共和国勋章”褒奖,这一份来之不易的承认,是对这位低调老人最大的宽慰。

张富清事迹简介

老党员张富清曾经在解放战争期间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共计三次;二等功一次;并且荣获两次“战斗英雄”称号。

1955年之际,因为国家的需要,他默默的转向了湖北最贫困也最艰苦的山区工作,此后的64年之中,这位老人从来不曾拿立下的功劳说事,自己默默隐藏在艰苦的第一线,为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张富清所有的功劳自己的家人都不知道,他也没有跟组织上提过任何一点要求,他的事迹还是因为18年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的时候偶然被发现。

老人张富清回忆录,被彭大将军所赞扬的老人

张富清在24岁就进入了部队,并且直接进入的是西北野战军,然后就开着跟着解放大军南征北战,他自己叙述打了多少的仗是真的记不清了,只知道很多次离死亡边缘就差那么一点。

我其实打过的仗很多,但是大多数都记不清了,唯独1948年在陕西蒲城永丰镇那场战役让我特别记得,因为那一次真的特别危险(巍巍颤颤的老人)。--张富清

这位老人曾经很自豪的告诉记者,每次的战斗,他都是自己打前锋,当初年轻,总觉得要为革命贡献该有的青春;这位老人说自己每一次能够坚决的完成任务,都是因为有着不怕死,勇敢向前冲的信念。

在解放战争之中,张富清因为壶梯山战役、永丰战役表现出色,被授予“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等功”,所以还被大将军亲自接见赞扬。

当时的大将军,在西北野战军任司令员兼政委,当时因为永丰战役结束嘛,大将军就拉着我的手说:“小伙子,你在永丰战役中表现突出,立下了大功,值得表扬。”大将军在说完这些话之后,还亲自给我授勋,当时把还年轻的我感动的哭了,直到现在大将军的容貌都还在我的眼前。--张富清

张富清很多次都说自己作为一个革命的军人,作为一个党员,这点事情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并且这也是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告诉别人是因为不想搞特殊。

从儿女细节之处,自身思想处见证这位不平凡的“将军”一生

张富清有一个儿子叫做全,在采访全的时候,全称:“平时我们也不知道他收藏了什么东西,并且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因为他基本从来不跟我们谈这些东西。以前见过父亲一个小皮箱,但是都上锁了,完全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父亲也没告诉过我们。”

这就是老人儿子所知道的,被张富清瞒了64年的,这位老人在离开部队之后,辗转于粮食局、银行等单位,最后的职位是“建设银行湖北省来凤支行原副行长 ”,但不管在哪个岗位,他始终践行着一个军人该有的样子,记得一个军人该做的事。

张富清虽然已经退休在家,但是这位老人思想上却一直不曾退休,这位老人在88岁的时候因病截去左腿,本以为接下来的时光将在轮椅上度过。

这位老人丝毫没有在轮椅上度过的觉悟,就算因为截去左腿,但没有放弃;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坚持,他再次站了起来。

张富清:“我年纪已经大了,确实已经不能为家人以及国家做事情了,但正是因为如此,我要站起来,我要生活自理,我不能给家人和国家添麻烦,孩子们还在外面工作,我不能作为他们的累赘,不然他们就没有办法集中力量为国家多做事了。”

了解完这位老人的过往,越发觉得其老人的伟大,是什么样的信念,能够让一位战功显赫的人,去埋藏64年的功名。

最触动我的是“我经常能够想到跟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们大多数人为了国家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相比于他们,起码人还在,生活无忧,日子还过得去,我就做了这么一点应该做的事,又有什么资格拿出来表现呢?”

老人的精神恰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种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六十多年的深藏功与名,向这一位老兵致敬。

今日盛世皆由吾辈以性命鲜血换来,我们一定要将这种美好的精神愿景传承下去。

经过以上对战争史上有什么bug级的存在的分享介绍,相信你对红军长征时以少胜多有了大概的了解,想知道更多关于电子厂招聘的知识,关注深圳电子厂打工网,我们将持续为您分享!

观澜富士康招聘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投稿发布,本网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即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25z.cn/zhichang/37259.html

标签: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