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小伙伴咨询关于三甲医院劳务派遣可转正式工吗的问题,小编结合多年的经验整理出来一些医院劳务派遣工作有多少机会转正对应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这个能不能转成正式工主要还是看公司的一个实际情况:
本人在人事方面做得也蛮久了,经历的有2家公司和劳务派遣有合作的,且两家公司都是主要靠劳务派遣来招人的,内部招人的力度比较小,但是还是有,主要是通过内部员工推荐过来的。第一家公司:首先说明一点,劳务派遣员工工资、福利所有都是和内部员工一样,社保也是公司交的,劳务派遣的人只需要把人招进来即可,按人头一次性给劳务派遣人员费用,这样的合作方式对于派遣员工来说,和正式工没什么区别,所以也不存在转或者不转的情况。
第二家公司就不一样了,属于比较小点的私企,所以总是会按着公司利益最大化来确定合作模式,公司与派遣公司合作,派遣人员负责按公司要求把一定人数带到公司面试,面试合格才录取,员工与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社保也归派遣公司缴纳,住宿和内部员工一样,不过内部人员工资按计件算,劳务派遣员工工资为计时,公司销量多的时候,计件和计时相差不大,但是偶尔也有淡季,遇到淡季的话计时会不划算,这个时候会有一些派遣员工申请转为正式的,公司有规定是可以转的,但是必须入职满6个月才可申请,未满6个月申请是会被驳回的。
所以你可以问下公司人事,公司如有规定就可以转,如果没有规定,想转也转不了的。
人社部在2012年新劳动法关于劳务派遣的相关内容重新做了修订:就是所有企业单位劳务派遣的用工人数不得超过单位员工总数的10%,但政府机构后勤及辅助人员采取劳务派遣形式的不受此用工比例的限制,但如果你愿意留在政府机关做个辅助人员,对不起,你转正的几率基本就很少了,除非你通过公开招考,考上公务员或事业编。由此原好多央企、国有企业、银行等使用派遣员工较多的企业,在派遣员工合同到期后,将部分比较优秀的员工全部转成了公司正式合同制员工。民营企业也有这样做的。
其次,就我个人理解,只要能进入你想入职的公司,无论你刚进单位时采用何种用工方式,首要的是把自己工作做好,有了良好的工作业绩,老板不要你是他的损失。提薪升职,自然是水到渠成,何愁你还是派遣吗?
劳务派遣一直为人所诟病,但是因为其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却被用于各种行业,而且在有些工作环境中,劳务派遣工更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力量补充,但是,与正式在职人员来说,劳务派遣工的收入还是有些低,而且待遇福利也和正式职工存在着差距,因为如此,劳务派遣工一直想要呼吁政府为其转正,从而提高自己的经济福利待遇,那么,劳务派遣工可以转为正式职工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对于企业来说,虽然人事管理较为规范,但是对于劳务派遣工来说,还是有可能转为正式职工的,只是说前置条件较多。一般来说,在企业工作的劳务派遣工,如果长期从事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岗位,通过锻炼和学习成为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人员,这个时候,即使自己不做要求,企业为了留住人才,也会给予其转正,如果其从事的简单地重复劳动,想要在企业转正,基本上不可能,因为企业可以为了减低成本,随时换掉劳务派遣人员,这也是企业的本质。
其次,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劳务派遣工基本上没有转为正式人员的可能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正式职工和编制是一一对应的,而编制的使用都需要当地政府其他职能部门来审批,并不是某一个部门说的算,毕竟,政府在招聘正式职工的时候,都是按照相关的法定程序来进行的,而对于劳务派遣工,其招聘更多是由部门来自己组织实施的,这种形式和企业用工形式类似,由于没有按照特定的程序进行,只能作为临时工使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临时工在招聘上来说就不具备转正的条件,也不会有哪个单位给派遣工进行转正。
最后,在行政事业单位也存在着少数转正的情况,但是,这些都是有其特殊原因的。以辅警合同工为例,很多辅警之所以可以转正,除了需要参见专门的专项考试,还会有其他方面的附加条件,这样才会有转正的机会,而且还仅仅是一部分有机会转正,而对于在疫情期间贡献很大的医务工作者,对于转正的事宜,也是经过编制主管部门统一研究以后才开始实施的,当然,也有因为立功而转正的,不过这种情况都是用生命换取的,属于个例。
总的来说,劳务派遣工转为正式职工,基本上不可能实现,毕竟政府做工作,很多时候都是要有相关政策与程序支持的,如果这些程序不合法,即使是单位为其办理转正,也会因为程序存在问题在编制管理部门不给予同坐,而按照专项考试进来的,更多的也是按照新进人员的招聘程序来从新招聘的,至于说没有依据的原地转正,根本不会存在。
劳务派遣工是不可能自动转正的,只可能当劳务派遣工工作能力突出时,用工单位根据公司制度与劳务派遣工签订劳动合同后,这样才有可能转正。
法律分析
现行法律并没有对派遣工转正作出相关规定,能否转正只得依据用工单位的公司制度而决定。因为劳务派遣工是与原用人单位的签订的劳动合同,与现用工单位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而如果要转正就必须要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才可能转正。虽然法律规定劳务派遣工作只得适用于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工作岗位,即所谓的三性工作,但由于对三性工作的认定存在一定的模糊,所以现实生活中,劳务派遣工显得异常的泛滥。劳务派遣工签订的是劳务派遣合同,所以劳务派遣不能转正。租赁与雇佣一样更适用于解释劳动力与工作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以生产线承包为特征的劳务外包合作,因为不存在租赁关系而并非劳务派遣,也不适宜签订劳务派遣合同。派遣员工的劳动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公司,所以不存在在用工单位进行转正的条件。但是一般在派遣到用工单位之后在劳务派遣期满之后,可能会和部分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就业是这里说的转正,并没有规定时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六十三条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劳务派遣工是能够转正的。劳务派遣工所在的用工单位是指依照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因此派遣工的表现符合其要求的,经双方协商一致,在不损害其他单位或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成为该用工单位的正式员工。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三条用工单位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使用被派遣劳动者。前款规定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第四条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前款所称用工总量是指用工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人数与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人数之和。计算劳务派遣用工比例的用工单位是指依照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
关于三甲医院劳务派遣可转正式工吗和医院劳务派遣工作有多少机会转正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投稿发布,本网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即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