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才信息库和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启动建设。
老年人再就业提上日程。
从网页中看到,中国老年人才网挂出了总计81个岗位,岗位都在北京,包括养老机构院长、养老销售、医务社工、护士、养老客服等,工资水平集中在3千~3万元不等。
其中,麦当劳也有所招聘。
北京地区的招收标准也差不多。
北京一麦当劳可招收退休人员做服务员,要求女50岁、男60岁以上(需要退休证)。
实行弹性工作制,每周上4到5天班,每天4到8小时,每月工资在1800/3500元。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是个好事情。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退休老人不需要再承担企业社保,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从老人的角度来说,还能继续发光发热,价值没有消失。
“银发经济”的开展是基于我们人口老龄化做出的改变。
截至2021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逾2.6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9%,其中60岁到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半数以上。
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仍有工作意愿和能力。
相比于已经退休再就业的老年人,我们更关心35岁的中年人。
1、工作的无奈
35岁的我们和年轻人竞争,我们岁数大了。
35岁的我们和老年人竞争,我们又太年轻。
成年只有17年的我们,被搁浅在了中间。
怪不得有网友说:35岁失业,60再就业。
不知道35岁怎么就成了一道“隐形门槛”。
部分公务员招考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
企业多数招聘岗位限定在35岁以下。
如果粗略计算,大学毕业是24岁左右,那么工作也仅仅是10年。
来看看企业招聘工作经验的要求分布。
10年工作经验代表着中年人,市场需求量仅仅占到百分之十五左右。
35岁以上的中年人都去哪里了?
一部分去了中小型企业。
另一部分的出路就是灵活就业了。
摆地摊、自媒体等等。
怪不得,中年人感觉自己很无奈。
2、沉重的负担
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三个圈层各有各的苦。
相对而言,感觉中年人是最累的。
工作上,面临着被裁的风险,战战兢兢。
生活上,孩子还在上学,父母等待赡养。
不敢停歇,不敢生病,一句“上有老下有小”便足以覆盖所有的悲欢离合。
年轻人可以谈理想,老年人可以聊过往。
中年人只能谈钱。
终日奔波,只为碎银几两。
日夜忙碌,只想家人无恙。
别笑话我们,生活的意义就是搞钱。
一杯酒下肚,让中年人醉倒的不是这杯酒,是生活的惆怅。
偏偏能解这万般惆怅的,恰恰只能是碎银几两。
说实话,这个还真的不知道。
我想和你说一个朋友的故事。
他大学毕业,那年22岁。
过五关斩六将后,进来世界500强旗下的一家工厂。
刚开始几年的日子,过得很潇洒。
无价便宜,一百块钱去超市能买一大袋子东西,提不动的那种。
他所在城市的房价也就是两三千一平米。
工作不繁重,五险一金正规,工资每年以五六十的幅度涨着。
28岁结婚,30岁孩子出生,工资没翻倍,外边的世界却是大踏步地前进了。
揣着一百元买东西变得小心翼翼。
市中心的房价已经飙升到了几万元一平米。
孩子的奶粉和尿不湿的花费,让他知道了“碎钞机”的含义。
他开始心思换工作,因为之前的工作并非技术岗和专一性。
基本就是岗位不断变化,什么都做,熟悉公司的各个方面。
等他每天翻遍各大招聘网站的时候,他焦虑了。
然后看到的岗位要求,也基本就是3-5年相关项目的工作经验,要求28-32岁。或者5-7年相关工作经验,要求30-35岁。
他已经三十多了,回头一看,自己虽然做的岗位多,懂得多,可是每个岗位的经验并不是固定的。长得有两年,短的也就是半年。
于是,当领导再让他顶岗的时候,他提出了拒绝。
他想好好地积攒一下经验,至少再扎工作的时候,经验条件能够满足。
他就这样一边工作着,一边慢慢找待遇更好的。
他一边安慰自己,虽然到手工资五千,五险一金自己缴纳一千,公司给缴纳两千,自己也是年薪10万的人,虽然混的贵的水果都吃不起。
就这样,不知不觉年纪来到了35岁。
工作十几年的他,没请过长假。
这一年, 他病倒了,请了两个半个月的假。
等病好得差不多了,到公司后,领导说他影响了公司的工作安排,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让他写检讨,公司晨会的时候读。
领导最后说完一句“写检讨不得占用工作时间”后,扬长而去。
他安静了思索了半个小时候,写下了辞职信。
没有下家,没有考虑辞职后的生活怎么样,没有和家人说。
他写完后,交上去了。
也许,命运就是如此的可笑。
当他认真考虑,认真求职的时候,没有合适的工作。
就在他收拾东西,打开信箱删除工作邮件的时候,一封适合他的面试邀请摆在了面前。
那一刻,他一边骂着,一边笑着,眼睛里流出了眼泪。
因为属于急招,两天之内,三轮面试结束,他拿到了新工作。
新工作进入了新环境,日子依旧过得辛苦,他迫不得已拾起了久不碰的英语。
此后,基本他给自己的目标就是两年内如果在一个公司不能往上走,他就换一个。
如今,进入不惑之年的他,日子过得很好。
有人说可能他是幸运的。
这份幸运的背后,是自己的不断修正,是自己有目标。
经验不够那么就先满足经验,英语不行就重新学习。
怕的不是条件的限制,是自己一边焦虑一边原地踏步。
人人都想改变世界,很少人能够想到先改变自己。
到了自己这个岁数,身边多数是中年人。
有民营企业的中层,拿着十几万的年薪,整天焦虑着公司会不会倒闭。
有拿着稳定工资的公务员,每天喝着茶水,聊着时政。
有跑业务的,常年奔跑在外,一个月在家待不了几天,孩子都上初一了,他还能跑到小学部去接。
有自己搞点小生意,早出晚归,勤劳养家。
有自由工作者,宅在家里搞自媒体,每天就是盯着流量跑。
有什么赚钱就搞什么的,不在乎行业,只在乎能不能赚钱。
……
三十而立地没立起来,四十不惑的依旧疑惑着。
好像,我们一直在追赶,总也赶不上。
有人说:未来怎么走,生活会怎样,都不知道。希望世界对我们温柔些。
实际上,世界的温柔以待,是有前提的。
这一切的不可测,需要我们不断的准备,不断的修正自己。
日复一日的重复,可能会适应不了不知不觉的飞速变化。
活到老学到老,诚不欺余。
这不,老年人才网都开始了。
我们被搁浅的这些人,更应该好好思索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投稿发布,本网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即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