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背后的底层技术是区块链。它允许网络中的每个客户端达成共识,而不必相互信任。
早在 1991 年,研究科学家 Stuart Haber 和 W. Scott Stornetta 就介绍了区块链技术背后的想法,他们介绍了一种计算实用的解决方案,用于为数字文档加上时间戳,这样它们就不会被回溯或篡改。
该系统使用加密保护的区块链来存储带有时间戳的文档,并在 1992 年将默克尔树纳入设计,通过允许将多个文档收集到一个区块中来提高效率。然而,这项技术没有被使用,专利于 2004 年失效,比比特币早了四年。
2004 年,计算机科学家和密码学活动家 Hal Finney (Harold Thomas Finney II) 推出了一个名为 RPoW,可重复使用的工作证明的系统。该系统通过接收一个不可交换或不可替代的基于 Hashcash 的工作证明令牌来工作,并作为回报创建一个 RSA 签名的令牌,然后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转移。
RPoW 通过在受信任的服务器上注册令牌的所有权来解决双重支出问题,该服务器旨在允许全世界的用户实时验证其正确性和完整性。
RPoW 可以被认为是早期的原型,也是加密货币历史上重要的早期步骤。
2008 年底,一个使用化名 Satoshi Nakamoto 的个人或团体将一份介绍去中心化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称为比特币)的白皮书发布到加密邮件列表中。
基于 Hashcash 工作量证明算法,而不是使用像 RPoW 这样的硬件可信计算功能,比特币中的双重支付保护是由一个去中心化的点对点协议提供的,用于跟踪和验证交易。简而言之,比特币由单个矿工使用工作量证明机制“挖掘”以获得奖励,然后由网络中的去中心化节点进行验证。
2009 年 1 月 3 日,当中本聪挖出第一个比特币区块时,比特币诞生了,它获得了 50 个比特币的奖励。比特币的第一个接收者是哈尔芬尼,他在 2009 年 1 月 12 日世界上第一笔比特币交易中从中本聪那里收到了 10 个比特币。
2013 年,程序员兼比特币杂志的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表示,比特币需要一种脚本语言来构建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由于未能在社区中达成一致,Vitalik 开始开发一个新的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计算平台 Ethereum,该平台具有称为智能合约的脚本功能。
智能合约是在以太坊区块链上部署和执行的程序或脚本,例如,如果满足某些条件,它们可以用于进行交易。智能合约是用特定的编程语言编写的,并编译成字节码,然后一个分散的图灵完备的虚拟机,称为以太坊虚拟机(EVM)可以读取和执行。
开发人员还能够创建和发布在以太坊区块链中运行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通常被称为 DApps(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并且已经有数百个 DApps 在以太坊区块链中运行,包括社交媒体平台、赌博应用程序和金融交易所。
以太坊的加密货币被称为以太币,它可以在账户之间转移,用于支付执行智能合约时使用的计算能力的费用。
如今,区块链技术正在获得很多主流关注,并且已经在各种应用中得到应用,不仅限于加密货币。有关区块链和其他有趣主题的更多信息,请不要忘记观看我们在币安学院的其他视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投稿发布,本网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即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