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实验范式,以及双耳分听实验范式对应的知识点,深圳电子厂打工网致力于为用户带来全面可靠的打工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点击收藏本站,打工不迷路!
Stroop效应范式已经扩展到许多实验研究中。 在作为经典的Stroop范式的命名词(字)的颜色的情况下,宾语)的颜色和宾语的意义之间会产生干涉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经典的Stroop范式发展成了各种变形形式。 (Day - Night Stroop )
Cerstadt、Hong、Diamond等修订了Stroop任务,使之适用于3. 5岁至7岁的学前儿童,形成了昼夜Stroop任务。 实验组要求受试者看到太阳图形时说“晚上”,看到月亮图形时说“白天”; 控制组要求受试者看一个抽象图形说“白天”,看另一个抽象图形说“晚上”。 结果组与控制组之间有明显差异。 实验组受试者反应存在明显年龄差异,尤其是3. 5~4. 5岁之间。 控制组受试者未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差异。 被试随着考试次数的增多而减少。 最常见的错误模式是,孩子交替说“白天”和“晚上”,或者看着太阳的轮廓坚持说“白天”。 昼夜Stroop与经典Stroop的同一性两者都是要求儿童抑制字义和视觉的矛盾,但前者同时也是一项规律任务。 因为实验任务是看着太阳说“晚上”,看着月亮和星星说“白天”。 目前,昼夜Stroop范式大多应用于研究儿童的执行功能,成为衡量执行功能的重要指标。 Besner等人改变了过去命名单词的颜色,向被实验者要求了单词中的一个文字的颜色。 文字存在于语言特征(单词)和无语言特征的一系列符号)、@、%、)两个背景下,结果表明,语境有很大的影响,制约了Stroop效应的出现。 Allen等以符号(-,==,653:653360: ) (: ) DD )等数字或符号与其个数的匹配关系为材料,将匹配的数字指数字与其数不一致,如1111、66 ),结果,与记住符号和字母相比,试图记住不一致的数字更花时间。 这类似于颜色斜坡效应; 尝试阅读不一致的数字,反应会比阅读文字花更多的时间。 这类似于颜色的Stroop效果的反转。 与尝试阅读和记忆一致的数字,明显比字母的阅读和记忆所需的时间短,这类似于颜色stroop效果的容易化。
Risko和Jennifer等研究者通过将视觉检索和Stroop范式联系起来,进行Stroop效果的研究。 3、5、7个单词的排列包含1个彩色目标(实验1和3中为词,实验2中为线),提示给被实验者。 不相关的颜色单词也出现在材料中,可能与颜色的目标位置统一,也可能分离。 在实验1和3中要求受试者报告目标颜色词的颜色,在实验2中要求受试者确认是否出现了目标颜色。
这些范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经典Stroop范式的改进,同时这也体现了Stroop范式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以及应用范围的广泛性。
《关于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阅读
资料来源:郭秀艳周楚周梅花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应用心理学2004年01期,3-8
1、概念解释
(1)错误记忆)是指人们对从未出现过的事件的回忆、重新认识。
)2)语言的介入)人们体验了一系列密切相关的信息后,很容易判断出现了与以前提供的信息相关但实际上没有提供的项目。
)3)经典DRM范式:经典DRM范式共包含36个同义词,每个同义词都有未呈现的目标词,也称为主要诱饵(如寒意),15个想与他联系的学习项目,如冬季、冰雪、霜冻、感冒
)相关性)与基尔厄尔的相关性是否高
(5)学习水平:学习材料出现的次数
(6)时间间隔)各单词组出现的中间间隔的时间
)7)内隐激活反映假说(被试学习了具有语义关联性的同义词词典时,可以认为重要诱饵的特征被激活。 因为都是同义词词典项目中最高的语义关联词,所以被试在以前的激活的基础上错误地重新认识这些词,这个过程可能是由于隐藏、自动化而产生的。
2、本文的逻辑
(1、问题的提出)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调控RDM范式的多种变化和各种不同的实验变量,考察了影响虚假记忆的诸多因素。 作者列举了前人对此问题的原始研究成果,从中考察了相关性、学习程度、时间间隔对虚假记忆的影响程度。
) 2、研究方法:介绍了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材料、实验设计、实验步骤5个方面
(3)、结果与分析)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4)、总体讨论:详细阐述了相关性、学习程度、时间间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五、结论
3、实验目的:采用DRM范式,考察相关性、学习程度、时间间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程度。
4、实验假设:
(1)相关性影响错误记忆
) 2、学习程度影响错误记忆
(3)、时间间隔影响错误记忆
5、变量
(1)、自变量)相关性)低中高)、学习程度)低中高)、时间间隔) 0、0.5、1、2小时)。
)2)、因变量:错误识别率的变化。 (被认为“旧”的疑似学习项目总数/未学习项目总数) ) ) )。
(3、控制变量)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自愿参加,实验时间间隔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41名(男13名,女28名)。
6、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共分为学习材料和测试材料两部分。
学习材料共有12个序列,均从Roediger和McDermott(1995 )经典DRM范式的8个学习序列中选取,进行适当修改,通过预测验证了材料的可靠性。 各学习教材的排列由12个词构成,均与同一LED联想,按照与LED的联想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参考资料共有12个序列,每个序列由6个词组成,参照Roediger和McDermott(1995 )实验顺序安排。 每个系列中6个单词的出现顺序,前面3个是学习过的单词,分别从学习系列中的第1、8、10位开始取; 中间一个是未学习的关联词,一个未学习的不相关的词; 最后一个是关键的食物。
7、实验设计
采用343的混合设计。 自变量1 (被试间变量)是学习的程度,分为低(出现1次学习材料)、中(3次)、高) 6次3个等级。 自变量2 )被试内变量)是关联性的,分为低(相关项目)、中)、高)关键诱饵) 3个等级。 自变量3 (被实验者内变量)是间隔时间,分为0、0.5、1、2小时4个等级。 因为变量是错误再识别率。 其计算公式为(被认为是旧的未学习项目总数/未学习项目总数) *100%。
8 .实验步骤
整个实验分为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
在学习阶段首先向被试提示指导语。 不同学习程度组被试的指导语进行以下有关记忆的实验。 首先出现1组单词(12个),共计出现12组。 请注意,每组只表现一次(3次或6次)。 请努力记住。 每次给你看一班,我就会想起刚才学过的话,开始学习下一班。 准备好了的话,开始学习。 没有必要紧张! ”短语陆续出现在屏幕中央,提示时间为2秒,间隔为0秒。 一个序列的学习结束后休息10秒钟,然后进入下一个序列。 直到所有的序列都学习完为止。
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重新认识测试。 指导语是“接下来要进行重新认识测试。 如果你觉得下面显示的词是刚才学的,请按“旧”按钮; 如果刚才没有学习过,是“新”,请按“1”键。 如果记不清楚的话可以推测,但绝对不要按。 ”测试资料中各单词的提示时间为2秒,间隔为0秒,前后两个系列的提示时间间隔为2秒。 复认测试分别在0、0.5、1、2小时后进行。 根据间隔的长短,为防止复述和回忆,给受试者安排相应的活动。 各被试的4次攻击型试验,使用的试验材料和指导语相同。
九、结论
采用DRM范式考察了相关性、学习程度和时间间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
(1)、低学习程度和中等学习程度下的再识别错误率显著高于高学习程度下的再识别错误率,表现为随着学习程度的增加,错误记忆下降
(2)、低关联度下的重识别错误率显著低于中、高关联度下的重识别记忆率,说明高关联度是打印错误记忆的重要变量
)3)、时间间隔不影响错误识别率,表明错误记忆没有时间衰减效应,一旦产生后极为顽固,不容易消失,可能更多地受到无意识加工的影响。 真实记忆可能是虚假记忆的根源,但两者的关系在不同的影响因素条件下存在共变和分离
10、阅读过程中需要讨论的问题:
) 1、作者从DRM范式中引出关联性、学习程度、时间间隔三个要素,我们小组认为,作者为什么要敢于引出这三个要素,它们是否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 2、时间间隔幅度大的话,会不会影响错误的记忆?
)3)、作者的这种设计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吗?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茗创科技),欢迎搜索感兴趣的朋友。
实验范式(Experimental Paradigm )是指在各种心理过程和各个心理单位的研究中比较经典的实验任务。 也就是说,是比较固定的实验步骤。
认知科学与实验心理学家陈霖院士指出,心理学实验范式是认知科学的三大基础之一,其他两个基础是心理学变量和脑成像技术。
可见,实验范式是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难点和精华! 因此我为大家整理了认知控制和执行功能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范式。
反应抑制和干扰控制任务
1、反跳任务) ) ) )。
在实验中,被实验者被要求抑制对周边目标的注视,注视与之相反的位置。
2、停止信号任务)。
要求受试者在画面上出现刺激(“”或“”等)时,分别按右键和左键。 当听到作为停止信号的声音“哔”的一声时,停止按任意一个键。
3、Stroop (斯特里普范式) ) )。
向被试出示用不同颜色写的单词,要求他们无视该单词的名称及其含义,尽快准确地说出各单词的颜色。
4、侧抑制任务) )。
如果中心靶刺激和双侧分心刺激同时出现,则判断双侧分心刺激所产生的无关信息会干扰受试者进行中心靶刺激。 不一致时,让被试按下" k "键; 在一致条件下,让被试按下" c "键; 在没有分心刺激的条件下,让被试按下“c”键。
工作记忆和更新任务
5、N-back任务
要求受试者通过比较当前刺激和前面的第n个刺激,控制当前刺激和目标刺激之间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作负荷。 如果N=1,要求受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其相邻前的刺激; 当N=2时,将当前刺激与距离当前刺激一个距离的刺激进行比较; 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之前两个相距较远的刺激,同样难以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
6、信函存储器(字母存储任务也称为活动存储器任务) )。
系统将提示您试听或查看一系列未知长度的字符串。 被实验者在系列中回忆的时候,有尽可能多的回忆字符串和只想起最近出现的几个字符串两种回忆方式。 例如,这里要求被试按顺序大声说出最近的三个字。 呈现字母l、r、z、q时,受试者应该依次报告为l、LR、LRZ、RZQ。
7、背背背数字任务
向被试出示一系列的数字“3658789”,让被试背诵。 那么,受试者报告的正确顺序应该是“9878563”。
8、自定义顺序选择任务) )。
要求受试者从每次尝试的一系列刺激图像中选择新的刺激,不要选择上次尝试中选择的图像刺激。 这项任务适合研究儿童的执行功能。 首先,让孩子看一张图片有两张小图片,任意选择其中一张。 接下来,让孩子看两张和之前看到的完全一样,但是位置配置不同的小照片,要求孩子指出刚才没有选择过的照片。 然后,研究人员给孩子看了新照片。 这张照片是在原来的两张照片上增加了新照片,原来的两张照片的位置和之前的照片的配置还不一样,要求孩子指出没有选择哪张照片。 这种研究方法实际上是对图像记忆广度的测量,这表明工作记忆在儿童时期存在与年龄相关的规律性增加。
思维的稳定性改变任务
9、队列切换任务) ) ) ) ) ) ) )。
要求受试者根据提示将刺激分类进行按钮反应,判断刺激的颜色和形状。 左键表示圆或绿,右键表示红或三角形。 受试者在当前文字与前一次尝试相同的情况下,对当前的刺激也同样进行颜色判定,否则,通过对当前的刺激也进行形状判定来进行切换。
思维灵活性和计划测试
10、威斯康星卡分类测试
要求受试者根据卡片的颜色、数量或形状分类堆放,对分类堆放后得到的反馈发现规则。 连续10次进行正确分类后,改变分类规则。 该任务是屏幕上的4张刺激卡和128张反应卡,每张反应卡大小为8cm*8cm,卡片上分别有红、绿、蓝、黄4种颜色,画有三角形、星型、十字形或圆形1~4个。 其中四张刺激分别画有一个红色三角、两个绿色星星、三个黄色十字和四个蓝色圆圈,按上述顺序放在卡片盒上。 分类原则是计算机设定的(颜色、数量或形状),需要不断尝试、分析、推理计算机设定的分类原则。
11、内外部维度转换和反向学习任务)。
向被试验者出示具有不同形状和不同线型图案的目标卡片,接着向被试验者出示一系列测试卡片,在某个维度上按照被试验者要求的(线性-外维度)进行分类,正确分类6次后,让被试验者在其他维度上进行相同次数的分类。 考察被试能否在两个不相容的规则之间进行灵活的变换。
12、连接测试) )。
要求受试者交替连接顺序数字和字母(如1-A-2-B-3-C )。 通常,这个测试有基线条件。 这意味着必须将其与连接连续数字或连续字符的条件(基线)进行比较。
13、伦敦塔) )。
伦敦塔任务是从河内塔变化而来的,Shallice要求受试者说明如何将河内塔任务的圆盘更换成彩球,并将彩球的最初排列转换成目标排列。
14、Verbal fluency ) )语言流程测试) )。
让被试在60秒内尽可能多地想起以f开头的单词。
15、双任务范式)。
让受试者同时执行两个不同的任务,例如,一边在纸上画方形,一边对听到的单词进行分类(判断单词的属性:人工的、自然的)。
热认知控制与决策测试
16、延迟折扣任务(也称为时间折扣) )。
受试者需要在小即时奖和大延迟奖之间选择。
17、爱荷华任务。
要求受试者从具有不同报酬/损失收益率的A-D卡组中进行选择。 a )每次奖励100美元,但连续10次罚35~150美元5次; 卡b )每次奖励100美元,连续10次处罚1250美元c )每次奖励50美元,连续10次中5次处罚25~75美元; 卡d )每次奖励50美元,但连续10次罚250美元。 在任务开始前,被测试者不知道卡片励处罚的数量、频率等,每次只被告知从4张卡中随机选择1张,达到了多次选择后的获胜点尽可能多的目的。
18、情绪Stroop任务) )。
情绪troop任务是经典的Stroop范式的变形形式,通过情绪词进行刺激,让被试给词的颜色命名。
19、情绪n-back范式)。
让被试判断各情绪图像的刺激效价。 例如,下图表示情绪2-back任务,让被试判断当前情绪图像的刺激效价是否与2-back一致,即当前情绪图像的效价是否与上次尝试相同。
只要你仔细阅读了上述,那么你就已经了解了双耳分听实验范式的相关知识,如果屏幕面前的你还有什么对实验范式好的建议和想法,欢迎各位再下面评论区评论出来,我们将及时回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投稿发布,本网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即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