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电子厂打工网支持一对一专业入职服务,竭力打造工人行业中专业的东莞电子厂招聘信息服务平台,很多工友咨询dispositioneffect,深圳电子厂小编就为做出详细的解释,有不同见解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分散效果
处置效果
例句:
1.
doesthedispositioneffectaffectfundperformance?
处置的效果会影响基金的业绩吗?
2.
oncognitivedissonanceanddispositioneffect 3360 thecaseontaiwanstockinvestors。
认知障碍与处置效应行为研究:以股权投资为例。
3.
As the result,avoidregretandoverconfidencearethemostobviouslyaffectdispositioneffectbehaviors。
实验表明,为了既避免后悔又避免过度自信,影响效果的行为因素最为明显。
传统的金融理论告诉我们投资者应该如何管理投资,而行为金融理论告诉我们投资者实际上是如何行为的。 了解投资者的实际行为对证券投资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通过对某大型营业部近1万个投资者账户的分析,探讨了处置效应,即投资者长期持有亏损股票,短期内卖出获利股票的趋势。 研究表明,这些投资者无条件实现获利股票,持有亏损股票。
传统金融经济学假设人们会理性地行动。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们对理性的偏离是系统性的。 行为金融理论放宽了金融经济学的传统假设,在金融理论标准模型中结合了这些可观测、系统、实际、对理性的偏差。 本文重点研究了一个偏差:处置效果。
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国内还不多见。 本文对这两种行为金融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 其意义在于,国外的研究都是基于发达成熟的股市,这些现象在发展中的股市中是否存在。 回答这个问题对把握投资者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一.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和处置效果
什么是“前景理论”? 什么是“处置效果”? 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Kahneman and Tversky(1979 )批判了被广泛接受的von Neumann-Mongnstern的期望效用理论,提出了前景理论。 这一理论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尤其是行为金融理论的倡导者所接受,用来解释风险情况下人们的选择行为,尤其是金融市场出现的“异常现象”。 同时,该理论与其他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一起动摇了传统金融理论的基础:理性人假说、期望效用理论、有效市场假说。 为了理解前景理论,我们从本文中的(p273 )的几个问题出发。
问题11 :假设你比今天富裕1,000美元,现在面临以下选择。
a、获得500美元(84% ) N=0
B、有50%的概率得到1000美元,有50%的概率得到零美元。 (6% ) ) ) ) ) ) ) ) ) ) )。
这里,n为被试验者人数,括号内的数量为进行该选择的被试验者的比例(以下相同)。
q12 )假设比今天富裕了2000美元,现在面临着在以下两个中选择。
a,损失500美元(6531% ) N=68
B、有50%的概率损失1000美元,有50%的概率损失零美元。 (69% ) ) ) )。
当你像大多数人一样,面对这两个问题时,1 .你不太注意初期的情况。 你比今天更富有2 .你认为这两个问题很不一样吗; 3 .如果您为一个问题选择了冒险,为另一个问题选择了确定的结果,则您很可能会为问题11选择确定的结果,并为问题12选择冒险。 上述实验统计结果均在1%水平上显著。
这种想法非常自然,但违反了合理决策制度的重要原则。 完全合理的决策者将两个问题视为同等。 因为如果用财富状态的标准来衡量,这两个问题是完全相同的。
道理非常简单。 对于完全理性的决策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其最终结果,而不是过程的得失。 对于问题11或问题12,这类决策者要么选择确定的结果,要么选择冒险。 不是像很多人那样改变喜好。 对上述两个问题做出不同回答的决策者,肯定受到了与得失相关的非理性情绪的影响,而不是始终保持头脑中实现财富效用最大化的重要目标。 接下来是另一个问题。
问题** :有人在和你扔硬币。 正面的话,你会失去100元。 如果反对的话,至少拿到多少钱你想参加?
大多数人的回答是200-250元。 这个数值反映了人们对利润和损失的重视程度是不对称的。 这种不对称性称为损失避免。
从很多人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中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实际决策中:
1 .人们更重视财富的变化量而不是绝对量。
2 .人们在面临相当于条件的损失前景时(如问题12 )倾向于冒险,在面临相当于条件的利益前景时(如问题11 )倾向于接受确定性利益。
3 .利润带来的快乐与等量损失带来的痛苦不相等,后者大于前者。
基于这三者,Kalmelnan and Tversky(1979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s”型价值函数和前景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在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时,人们的行为似乎最大化了这个“s”型价值函数。 这个价值函数与标准效用函数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这个函数有三个特征。 首先,其定义基于利润和损失而不是财富;其次,在收益定义域中是凸函数,在损失定义域中是凹函数。 最后,损失比利润更陡峭往往意味着人们厌恶风险。 将前景理论推广到投资领域,可以获得处置效果(Shefrin and Staman,1985 )。 也就是说,投资者倾向于赢家,留下输家。 由于赢家呈现给投资者的是盈利前景,投资者此时倾向于接受确定的结果,而输家呈现给投资者的是亏损前景,投资者此时倾向于冒险。 于是,投资者中,输的人拥有的时间更长,赢的人拥有的时间更短。
这个价值函数的关键在基准点上,用于判断利润和损失。 通常以现状为基准点。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利润和损失的确定是由于其他人获得了这一水平的利润而在与现状不同的期望水平上确定的。 ……当某人不能容忍他的损失时,他可能接受(在其他情况下不可接受的)(Kahneman and Tversky 1979,p286 )。
例如,假设投资者购买了股票。 他认为该股的预期收益足以补偿风险。 如果股价上涨,他会采用购买价格作为基准点。 因此,股价在投资者价值函数的凸中处于风险厌恶(risk-averse )部分。 该股的预期收益可能仍然足以弥补风险,但如果投资者降低了对该股的收益预期,他可能会抛售该股。 如果该股不涨反跌,其价格处于投资者价值函数的凹陷、风险追求(risk-seeking )部分。 此时,即使预期收益下降到本来不应该购买的程度,投资者也会继续持有该股。 这样,与上涨的股票相比,投资者对下跌股票预期收益的信念必须进一步下降,以促使下跌股票的抛售。 同样,如果投资者持有两只股票。 一瓶涨了,一瓶跌了。 如果他面临流动性需求,而且没有关于这两种股票的新信息,他很可能会卖出上涨的股票。
本研究假设投资者的基准点是他们的购买价格。 虽然这一假设有相当大的合理性,但应该注意到,一个投资者,特别是持股时间相当长,在经历了大幅价格变化后,购买价格只是他们基准点的决定因素之一。 例如,如果一个投资者以每股10元的价格买入股票,价格上涨到30元时他不卖,而现在的价格是15元,那么他下一步决策中的基准点显然会受到这一股价波动的历史影响。
二.数据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某知名证券公司的大型营业部,包括最近3年(1998/1/19(2000 ) 12/25 )该营业部内所有投资者的全部交易记录,活动的投资者账户数为9748,交易记录总数为12/25 的各记录包括日期、资金账号(为了保密,此字段将被处理,可以暴露投资者的所有其他字段将被删除)、交易分类、交易标志、股票代码、业务标志、成交数量、成交价格、成交金额、此次
复权定价数据来自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包括最近三年所有股票的复权数据。
三.方法
为了判断投资者对于卖方,是否有卖出胜者的倾向。 一个方法是简单地看看卖的胜者的数量和卖的失败者的数量。 但是,如果相对于投资者来说,卖出组合和卖出组合没有差别的话,在股市上涨的时候,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会存在多赢少输,更多的赢组合会被卖出去。 股市下跌时,他们卖更多的失败者。 为了“过滤”股市下跌的影响,投资者应该调查卖出胜者的频率和卖出失败者的频率。
通过按时间顺序扫描每个账户的交易记录,我们构建了购买日期和价格已知的股票组合。 我们得到的交易数据是“流水”数据,所以这个组合只包含投资者的一部分股份。 许多账户包括1998年初前购买的股票,这些股票的购买价格是成本,被排除在样本集中。 此外,投资者可能有其他账户,这些账户的数据未包括在本研究中。 最后,本研究的抽样可能另一个令疑的问题是交易数据所涉及的投资者集中在北京地区,这可能在全国没有代表性。 虽然本研究的数据具有上述缺点,但作者并不认为这些缺点会导致本文的主要结论出现偏差。
如果有一天某个账户卖出了股票,它会将该股票的出售价格与其平均成本进行比较,以确定该股票是获利还是亏损。 应返回该账户的其他未出售股票要么处于面值上的利润,要么处于面值上的损失。 我们通过比较这些股票的平均成本和应该回到它们身上的复权的最高价和复权的最低价来判断它们是否以票面价值获利。 如果该复权的最高价和复权的最低价都大于平均成本,则该股票为票面上的利润; 如果该复权最高价和复权最低价都小于平均成本,则该股票存在票面上的损失; 如果这一天的平均成本在复权最高值和复权最低价之间,该股既不是面值利润,也不是面值损失。
合计当天所有账户的实现利润数、票面利润数、实现损失数、票面损失数。 然后计算:
“利润实现率(PGR )”=实现利润/(实现利润面上的利润) ) ) )。
“实现损失比率(PLR )”=实现损失/(实现损失票面价格的损失) ) ) ) ) ) )。
如果利润实现比例大于亏损实现比例,说明投资者愿意卖出赢家。
四.统计结果
处置效果检验是投资者处置倾向和基准点设定的联合检验。 以上采用平均成本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设定的其他选择包括近期成本、首次购买者成本、最高购买者成本、最低购买成本、利率调整后的平均成本(因为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是损失利率)等。 采用“最近成本”或“首次购买成本”作为基准点的实证结果与采用“平均成本”作为基准点的实证结果类似。 以下,只报告采用“平均成本”作为基准点的实证结果。 关于上述第一个样本数据的不完备之处,我害怕的样本数据并不包括截至1998年初买入的股票,考虑到股市有非常高的换手率,1998年为395%,1999年为388%,2000年为4700年我们认为,这一漏洞造成的影响最多只维持了半年。 因此,报告期定为1998年7月1日至2000年12月25日。
表1显示了报告期内每日利润实现率(PGR )和亏损实现率(PLR )的统计量。 根据这些统计,投资者确实倾向于出售赢家。
如果投资者频繁实现小额利润,不太频繁实现大额利润,那么在交易金额上可能就不一定了,尽管他们倾向于通过交易次数判断来实现利润。 为此,计算了基于交易金额的PGR和PLR。 发现基于交易金额的PGR也显著大于基于交易金额的PLR。
在表1中,PGR/PLR的平均值接近2。 这表明投资者出售赢家的概率是出售其输家的概率的两倍。 在odean(1998 )的研究中,投资者卖出胜者的概率是卖出其失败者概率的1.5倍。 图2显示了报告期间的每月PGR和每月PLR。 很明显,PGR大于PLR。 图3显示的是报告期间每月PGR和每月PLR的比率。 该比率与2.odean(1997 )的实证结果相近,表明1月至12月,该比率逐渐下降是由于投资者年末逃税行为(相当于年底实现亏损、减税)。 但是,在本文的实证结果中,没有发现同样的季节性变化趋势。 这不足为奇。 因为股市不征收证券交易所得税。 这表明odean(1997 )对这一趋势进行了说明。
五.结论
行为金融理论的巨大贡献有助于理解投资者的行为,这是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 本文运用我国数据实证分析了前景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之一的处置效应发现我国投资者确实倾向于卖赢而不是输。 而且,这一趋势比国外同类研究的发现更为严重。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更“不合理”的一面。
disposition是性格; 性质; 倾向; 意向; 数组; 布局; 安排
disposition读法英[DSPZn]美[DSPZn]
短语:
1、位置规划布局平面图
2、disposition effect处置效果; 处置效果
例句:
theridesareunsuitableforpeopleofanervousdisposition
骑马这种活动不适合天性容易紧张的人。
数据扩展
词义辨析:
nature、complexion、personality、disposition这个词有“性格、气质、气质、习性”的意思。 其区别如下。
1、nature指天生不能改变性格。
2、complexion是指由思想、态度、感情所决定的本质特征。
3、personality主要指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
4、disposition书面语言,指人的主要爱好、思想、精神方面的重要习性、气质。 也可以指短暂的感情。
词汇组合:
make disposition处置
2、引进plan disposition计划
3、cheerful disposition性格开朗
4、安全说明圆满解决
5、不公正处置
感谢您阅读本篇对dispositioneffect的详细介绍,如果你对还不够了解,想进一步学习关于dispositioneffect的知识,可以在本站首页搜索你想知道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投稿发布,本网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即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