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形式对于产品框架有着直接影响,对于产品细节有一定的指引作用。本文主要从业务视角和产品视角两方面,阐述产品经理在做客服工作中应当负责的事项,为后续产品设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业务形式决定产品框架,指标指引产品细节,同时反映产品问题,本章主要从业务视角和产品视角两方面,阐述在客服工作中作为产品角色需要关注的数据全貌,前者保障我们对业务理解的深度是日常工作的基本盘,后者提升我们对公司整体运营状况的理解是不断成长的催化剂。
这里的业务视角是指狭义的仅从客服部门出发,他们关心什么事情,而这些事情一般都是各个层级的考核指标。无论何种商业模式,业务视角下的客服指标通用,因为客服部门的核心愿景都是一样的:用更小的成本更好地服务用户。我们分为质量指标、效率指标、其他指标三类做具体阐述。
让用户满意是客服价值的集中体现,好评率和一次解决率是用户满意度的集中体现。
好评率=4/5分评价/评价总数
一次解决率=用户N小时内未重复进线/进线用户数
体现是否一次直接解决用户问题,一般N=24小时
有问必答,有问快答,是用户体验的基础。
进线接起率=进线接取数量/总进线数量
可延伸为单位固定时间内的进线接起率,一般要求电话20s、IM5s。反映某时间段人力是否充足。
回合合格率:
IM首回合响应合格率=IM合格首回合数/IM首回合总数
IM过程回合响应合格率=IM过程合格回合数/IM过程回合数
IM回合指从用户发起消息到客户回复的时间间隔,一般要求首回合5s,过程回合15s,同时可根据IM客服同时服务用户数量实时调整。反映客服工作状态。
任务回合合格率=任务合格回合数/任务总回合数
任务回合指任务每次分配后客服有操作时间,一般要求15-30s左右,此逻辑比较难统计,对数据埋点和日志写入有较要求,可参考使用。
任务完成率=任务完成数/总任务数
按时间维度统计:当天、48小时、72小时、72小时以上。
任务流转率=流转任务数/总任务数
任务流转指一个任务在首次分配后,经过换人处理,又可分为板块内部和板块外部流转,反映某类任务是否能在客服维度一次解决。
为客服管理提供数据价值。
非重点统计指标:
二线客服:
人员在线比例、完成数量、好评率、投诉率、板块积压数量、当前处理量
这里的产品视角是指广义地关照整体业务运行情况,其中部分指标可能也是客服关注的。由于需深度结合业务场景定制,所以这部分指标说明,我们需要结合实际业务情况举例,争取尽可能适配更多场景,但业务不同会有部分差异,更侧重阐述如何确认指标的方法。
前文提到,在交易类产品中客服的价值最大,在此我们以OTA平台举例,电商平台情况大同小异,交易流程大同小异,甚至OTA因为成交耗时更长、库存情况更加多变,所以场景更复杂,不过会缺少物流环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按照给定的方法梳理电商流程自己尝试做一下。这部分我们分自动化指标和缺陷类指标两类描述。
更健康的交易平台应该是让用户即来即走,并且符合交易预期无信息误差。
订单自动化率=成交未经过人工订单/所有成交订单
(1)自动化的定义
自动化是指在整个交易环节中,平台方无任何人工介入,用户仅需和系统交互即可完成交易。
我们还是以线下餐馆举例,想要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我们会经过如下流程:取号-排位-叫号-点餐-催餐-支付。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服务员的帮助,但是在互联网的介入下,我们也可以实现无人干预,比如将流程变成:自助取号-线上预通知-按号入座-在线点餐-在线催餐-在线支付。这其中如果我们完全线上化,将需要预约系统、库存系统、点餐系统、支付收银台,甚至和厨房关联的B端催餐等系统。
(2)为什么需要自动化
自动化让互联网企业在无边际的扩张中,边际收益达到最高,以及保障用户体验。
先聊边际收益问题,为什么线下餐馆不会实现完全的自动化,本质原因是每家餐馆在同一时间的承载力是有边界的,其中人员成本相对可控,此时互联网在其中扮演的是辅助角色;而大平台在无边际的夸张中,如果在订单成交的各个环节中都有人工介入,那么这门生意将会不再性感。
再说用户体验问题,在线下因为用户是在和活生生的人交流,所以交易过程也是娱乐过程,甚至是交友和满足自我心理过程,这也是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喜欢线下,即使很多时候他的价格更贵,但是线上用户更多是在进行系统交互,我们对于系统的要求就是,简约,让用户用更少的时间和决策成本完成交易,所以自动化也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举例:没有人会喜欢下了订单以后,被平台通知没货啦,发不出来,或者没房啦,你换一家酒店住吧。
(3)除此以外
自动化指标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指标,但是其实涵盖了交易的全流程,其中决定因素有很多,我们可以根据业务流程中涉及交易的每一个环节,设置对应的指标对自动化做细拆。比如支付成功率、退单率、成交率、超卖率、成交时长、确认时长等等,从全流程出发,关注其中对自动化率有影响的部分,让整个业务运行的生态更加健康。
缺陷类指标本质也和自动化相关,朴素的理解是如果交易环节中每一步出现缺陷,一定会带来用户、平台、商家的三方交互,平台此时能做的就是公正处理,确保用户和商家体验,并且尽量促成交易达成。因为缺陷一般跟场景和流程走,我们直接拿OTA的主要缺陷指标举例,大家重点看场景判断即可。
(1)确认前满房:交了钱过了几天对方说没房了,钱给你退了,让你再找酒店去。
(2)确认后满房:交了钱对方也说你来吧,过了几天说没房了,钱给你退了,让你再找酒店去。
(3)确认后变价:交了钱对方也说你来吧,过了几天说要涨价,不行就钱给你退了,让你再找酒店去。
(4)到店无房:你开开心心到店了,酒店说没房间了,你找别的地方住吧,钱给你退了。
(5)到店变价:你开开心心到店了,酒店说不好意思我们涨价了你要补差价,爱住不住。
一般用户缺陷场景都会血压飙升,严重影响平台在其心中的形象,所以缺陷指标我们主要观察其出现的概率,并针对性制定策略预防减少。
这一章我们花了更多的篇幅去了解客服内部的指标,对产品视角下的指标只是做了如何寻找场景的方法论描述。核心还是因为各类业务形式林林总总,其中的业务流程也不甚相同,但找好维度,比如从交易环节看,从商户类型看(直营、供应商),从商户/会员属性看,都可以关照到影响最重要的场景。
回归初心,我们的工作就是让用户在交易过程中尽可能享受好的体验,那么我们下篇产品架构见。
本文由@小白方法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投稿发布,本网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即联系我们进行删除。